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张晓渔
中国从未如此主动对国际货币体系建设发表自己的观点。
9月23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上,提出中国将继续参与和推动地区货币金融合作。在此之前,外交部副部长何亚非也表示,希望G20领导人第三次金融峰会,能在推进国际金融机构治理结构改革等四个方面取得积极成果。
今年以来,从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提出的超主权储备货币构想,到中国主管金融工作的副总理王岐山对IMF体制改革问题所提出的权力和义务的对等要求;从外交部发言人提出的对美元启动印钞机的忧虑到国务院批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案。“这都在表明中国开始重视货币主导权的问题。”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说。
孙立坚认为,以前中国都是被动地调整汇率水平,现在则变成了主动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秘书长张明认为,这是因为此次次贷危机的爆发与深化给中国带来了足够深刻的教训。
正如美国一位前高官所言,“美元是我们的货币,却是你们的问题。”凭借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中心地位,美国人可以非常轻松地举债以拯救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美联储也可以轻松违背严防财政赤字货币化的戒律,直接购买美国国债以弥补可能发生的供需缺口。而一旦美国对外债务累积到让美国人受不了的时候,通过让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大幅贬值,美国人则可以在旦夕之间降低实际债务负担。
吸取教训的中国开始积极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新规则的建设,更多发出自己的声音,而中国的声音也从未这样受到关注。
跨境贸易试点
张明认为,从去年年底开始,中国政府加快了重构全球金融战略的步伐。中国政府的行动可分为三个层面。第一是人民币国际化,第二是东亚区域货币金融合作,第三是国际货币体系重建。从去年年底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在这三个方面平行推进。
去年以来中国政府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已经在两个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首先,中国已与韩国、中国香港、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尼、阿根廷等六个国家或地区签署了总额6500亿元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
第二,中国开始加快人民币在跨境贸易结算中的试点工作。2008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表示,将对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
据央行行长助理郭庆平9月16日在匹兹堡新闻会上的介绍,经过两个月的磨合运行,一些政策得到了进一步完善,近期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量明显增加。“截至9月11日,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量已达到7000万元人民币。”
不难预测,中国政府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继续在以上两个方面加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一方面,中国将与更多的国家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尤其是与重要贸易伙伴;另一方面,中国将批准更多的人民币跨境贸易试点结算城市,尤其是与东盟各国联系紧密的昆明、南宁,以及中国重点发展的金融中心城市天津等。
国际货币体系重建
在人民币国际化加速的同时,中国也积极参与区域货币合作和国际货币体系的重建工作。
相对于欧洲金融合作,亚洲国家的经济周期与经济结构差异更大,相互之间在历史、文化、宗教与政治问题上存在一定冲突,要在货币金融方面形成集体行动更困难。
张明认为,因此东亚货币金融合作向来具有危机推动的特征。只有危机才能迫使东亚国家抛却各种成见,求同存异达成共识。1997-1998年东南亚危机的爆发直接催生了清迈协议,2008-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可能将东亚货币金融合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清迈协议是在东盟10+3框架下创建的一种双边美元互换安排,其目的是管理区域内的短期流动性以及协助其他全球性金融安排或机构的工作。
事实上, 本轮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东亚货币金融合作进程明显加快。2009年2月22日,东盟10+3财长会议在泰国普吉联合公布了《亚洲经济金融稳定行动计划》。根据该计划,清迈协议多边机制(东亚储备库)将规模由800亿美元扩展到1200亿美元,其中80%的资金预计将来自中日韩。此外,为保证共同储备基金得到有效管理与使用,提议建立独立的区域监控实体,以便降低将资金使用与IMF条件性相挂钩的比例。
张明认为,在实质上,这个独立的区域监控实体加上东亚储备库安排,已经构成了亚洲货币基金(Asian Monetary Fund,AMF)的雏形。
而现有国际货币体系牙买加体系(美元本位制)的最大缺陷在于,缺乏对储备货币发行国货币发行数量的纪律约束。由于货币超发缺乏强制性约束,全球货币体系中的流动性过剩以及资产价格的周期性膨胀与破灭就成为一种常态。
然而,次贷危机的爆发重创了全球投资者对于美国金融产品的信心。美国政府自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的救市举措,又引发了投资者对中长期内美元贬值的担忧。而一旦美元大幅贬值,作为美国的最大债权人,中国外汇储备中的美元资产将遭受巨大损失。
在这一背景下,周小川在G20伦敦峰会召开前夜,发表了《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一文。这篇文章是中国首次对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方向表明态度,从而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
建设离岸市场
相对于国际货币体系重建要全球达成共识和区域货币金融合作要东亚集体行动,人民币国际化可以直接由中国政府推进,并只要与贸易伙伴协调沟通即可。此外,由于中国对东亚国家而言整体上存在贸易赤字,这恰好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良好基础。因此,张明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实际上成为近期内中国政府重点推进的领域。
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首先是要输出人民币,扩大境外人民币的保有规模。由于中国是贸易顺差大国,不可能像美国那样通过贸易逆差大规模输出本国货币。因此,中国采取的路径是通过货币互换以及人民币跨境结算向海外输出人民币。
张明认为,当前中国政府通过签订双边本币互换与加快人民币作为跨境贸易结算货币的试点工作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做法,在方向上是正确的。双边本币互换很好地突破了中国对资本项目下货币兑换的某些限制。
在输出人民币的同时,也要让海外投资者有意愿更长时间、更大规模持有人民币,即给海外投资者提供人民币投资、避险的市场。只有境外投资者可以购买具有吸引力的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他们才愿意在较长时期内大量持有人民币,人民币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储备货币。
中国目前对资本账户仍然实现较为严格的管制。目前,人民币国际化的思路是不显著改变目前的制度框架来进行的,即不改变目前的汇率制度、资本管制制度。因此,可行的路径就是建设离岸的人民币市场,即海外投资者持有的人民币可以在离岸市场进行投资。
张明认为,中国政府需要建立三个离岸人民币市场。第一个市场是离岸人民币结算市场,这个市场的建立使得境外投资者可以在中国境外将人民币与其他货币相互转换,从而降低了持有人民币的兑换成本。第二个市场是离岸人民币远期汇率市场(也可以在中国境内,但需要对外国投资者开放),这个市场的建立使得境外投资者可以规避持有人民币资产或负债的汇率风险。第三个市场是离岸人民币金融产品市场。
事实上,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已经迈出了步伐。目前,内地金融机构在香港发行的人民币债券总额达到了220亿元。
张明认为,以上三个市场的建立能够解除外国投资者在货币自由兑换、规避汇率风险与金融产品投资方面的回顾之忧,鼓励他们更长久、更大规模地持有人民币。一旦上述三个市场建成,就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