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产品收益变数较大,有可能出现零收益甚至负收益
张小姐最近有点烦恼,因为她手头持有的外汇不知如何打理。
张小姐去年换了一些美元,“我本来是用来炒汇的,但银行的点差实在太大。我也做过外汇期权,发现也很难做,即使看对方向也很难赚钱。现在外汇的存款利率很低,几乎什么利息都没有。”一番折腾之后,张小姐持有的美元快一年了,也只获得大约2%的收益。
于是她寻思,外汇该如何理财才更实惠?或许,她的疑问对于持有外汇的投资者来说,是一个共同的话题。
炒汇不适合普通投资者
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对私外汇业务一位资深内部人士对CBN表示,目前,外汇理财只有两大类型:交易类和理财产品类。
交易类的外汇理财包括外汇实盘买卖、期权买卖等在内的“炒汇”,“这种外汇理财非常需要投资者有自己的市场观点和判断。而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则对投资者自己的市场观点要求低一些。”
当然,炒汇的风险是不言而喻的。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炒汇的张先生对CBN表示,其主要的外汇都用于炒汇,虽然今年以来已有20%左右的收益,但这一方式并不适合普通的大众投资者。“十几年了,跟我一起炒汇的人也认识几百个了,但真正赚钱的只有两三个人而已。个人炒外汇,永远都是亏的人多,以我的经验,99%的人都要亏钱。”
中行上述专家表示,在银行炒汇的投资者基本都属于专业投资者,需要很强的市场敏感度和准确判断。
而外汇理财已有四五年之久的权先生,其理财方式又不一样。权先生手中持有的外汇资产,一半用于炒汇,一半用于购买外汇理财产品。当时间和精力顾不上时,炒汇的资金就减少,以购买理财产品为主。虽然今年他的运气比较好,已有逾10%的炒汇收益,但他仍慷慨:“还是买理财产品相对安全。”
而购买银行外汇理财产品,主要也分为两类,即固定收益的外汇理财产品和外汇结构性理财产品。这两类产品的收益均比同期限的外汇存款收益高。
以美元为例,中国银行日前发行的2个月美元固定收益理财产品,给予普通投资者0.65%的收益,但同期3个月美元定期存款收益仅0.3%。上周发行的几款3个月~1年期美元产品,预期收益在1%~1.4%。此类产品主要投资方向为外汇债券。
因受金融危机影响,很多国家去年纷纷降息,致使外汇理财产品的收益日渐萎缩。当前国内已有不少银行停止发售固定收益外汇理财产品。仍在发行此类产品的银行,也以短期限产品为主,收益较微薄。
结构产品收益变数大
相比之下,外汇结构性理财产品收益凸显优势。根据Wind资讯数据,8月份发行的外汇结构性产品中,一些澳元和美元产品预期最高收益率能达到8%~13%。如恒生银行发行的2009年股票挂钩部分保本投资产品“天天开心”可自动赎回(OTZU82)和荷兰银行发行的2009年第四期“优选商品组合”挂钩结构性存款(澳元款)。
高达8%甚至14%的预期收益率,与固定收益产品和存款相比,很具有诱惑力。这些结构性产品挂钩商品、股票、指数、基金和黄金等标的。
但这类产品的收益变数较大,有可能出现零收益甚至负收益。根据普益财富网的统计,上周(14日至20日)到期的9款结构性理财产品中,有5款未能实现预期收益,其中有产品因挂钩的货币汇率走势和基金走势未能符合预期设计而零收益,仅保住客户本金。
此外,中行上述专家表示,购买结构性产品还要了解产品结构,以及投资者自身对流动性的要求。招商银行某资深外汇分析员表示,了解产品结构包括产品收益条款、挂钩标的和收益实现的价格区间。因为一旦挂钩标的走势看错,收益实现区间太窄,很可能零收益。
因很多结构性产品的投资期限为一两年,所以投资者需要衡量自身对持有外汇的时间需求,若短期内需要取用,则不适宜购买长期限结构性产品。
结构性产品设计改善
目前,很多结构性产品从收益风险和流动性上已经有所改善。比如,保本条款的出现为投资者设置了防火墙。
近期荷兰银行、花旗银行和汇丰银行发行的8款结构性产品中,有100%和98%保本的,最低保本率为90%。较高的保本率使得投资者的本金亏损率更小。
在流动性方面,很多产品设立可提前终止条款,一旦触发设定的价格区间,即可提前终止并获取约定的收益。比如,花旗银行8月27日成立的“2009年4年期挂钩指数和基金每日累计相对表现可自动提前终止美元票据”产品。汇丰银行发行的“2009年汇聚中华一篮子交易所交易基金挂钩美元款”产品,购买3个月后即可提供每月一次按产品市值提前赎回的机会,虽然提前赎回可能损失本金,但在资金流动性上提供了便利条件。
在选择币种上,银行多位专家建议,持有币种和购买产品的币种最好一致,“如果你现在持有美元,但看到澳元的绝对收益高一些,就把美元换成澳元购买产品,那么一定会面对汇率风险。”招行上述专家表示,如果看错澳元和美元的走势,很可能澳元理财产品的高收益会被吞没。
“我近期将澳元产品出货,因为我觉得澳元要跌了。”权先生对CBN表示,他经常更换币种购买产品。在采访中,他一再强调汇率风险,虽然他经常关注和研究货币走势,但这顶多只能让他“有赚也有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