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前路依然漫长

 备受期待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启动试点已经一个多月,各大银行业都在大力推广该业务,但实质性进展并不很快。据媒体报道,除启动首日完成几笔小额业务外,无论是市场份额较大的国有银行还是中小股份制银行,都少有新单跟上。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开启,此前曾被舆论普遍认为是“人民币国际化征程跨出的坚实一步”,对广大进出口企业而言,更被认为是一项可以规避风险的重大利好。

  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门庭冷落,是因为这个计划的推出初衷很美好,却与市场实际出现了偏差。大批进出口企业需要锁定成本或收益,人民币结算的市场需求非常强烈,但问题是贸易伙伴是否愿意接受不能自由兑换的人民币。使用人民币结算更多的是消除国内各贸易部门的汇率风险,但这种风险并没有消失,而是转嫁给了国外的合作对象。这自然难以引起合作伙伴尤其是从中国进口产品的外商的青睐。

  另一方面看,中国与周边地区采用人民币结算的现象早已有之,但仅仅局限在零散的、小额的贸易形式中出现。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在于要让境外贸易伙伴接受人民币结算,就得让他们能够用人民币轻松买到所需的商品和服务,而由于人民币不仅不可自由兑换,其在海外的投资渠道更为有限,手持人民币又无法像美元那样可以全球使用,自然让人兴趣缺缺。

  毫无疑问,货币的国际化与一个国家的利益密不可分:不仅可以避免国民财富或经济权益通过各类不同资产的交易的国际路径流失,还可以享受铸币税和通货膨胀税带来的福利。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美元成为众矢之的,从某种程度上催生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梦想。但是,当前在世界经济还有诸多不确定因素、中国经济自身复苏前景不明的情况下,与其说是人民币在走向国际化,还不如说是由于美元的疲软,对美国经济的信心受到挑战,欧元日元被美元拖累,对手纷纷倒下后,凸显了人民币的“强大 ”。

  打造一个国际货币,要根据需求进行实质性的改革,仅凭一厢情愿的计划是无法实现的。当前正在推动的人民币国际化,仍在现有的国际经济秩序和国际货币体系的框架下进行,无论是法律体系还是经济体系,支撑人民币国际化框架并未成熟。作为一种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的信用货币,不仅仅需要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作为支撑,同时也需要获得对该国的文化、价值导向、政府信用的广泛认同。

  无论是跻身于国际储备货币体系,还是承担区域间的结算货币,其首要的前提依然是实现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目前人民币仅在经常项目下实现了自由兑换,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还没有实现,这已成为人民币国际化之路上的最大障碍。从其他国际货币的国际化历程看,不仅仅是实现贸易进程,更重要的是在金融进程实现国际化,从浅层次的贸易结算工具,递进到国际金融工具和金融投资的计价、再到国际金融商品的定价。

  因此,对于人民币的国际化道路,未来更重要的是看资本项目、汇率制度、利率形成机制如何改革,培育发达的人民币离岸交易市场,运用政治、经济各方面的手段共同推动。只有在人民币不仅仅承担了实体经济的贸易结算工具,而且成为很好的国际投资工具,人民币的国际化才可能实现实质性的进步。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微信:118116889。
货币动态

经济率先复苏 日元强势可望持续

2009-8-19 9:48:24

货币动态

基本面逐渐主导市场 美元料长期走强

2009-8-20 9:48:26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