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副教授陆前进4日在《上海证券报》撰文指出,人民币升值过快,不利于出口,但为防范资本外逃,稳定金融市场,也不宜贬值,因此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人民币保持稳定是一个占优的政策选择。
自2008年7月中下旬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基本保持平稳态势。但由于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都升值较快,人民币有效汇率也大幅上升。根据国际清算银行数据,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由7月的101.2上升到9月的108.68,升值了7.38%。可见,在美元升值的情况下,如果人民币对美元继续保持升值态势,则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上升的幅度将更大,对出口不利。
如果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则将有利于缓解企业出口成本。不过,陆前进认为人民币对美元是否要贬值必须综合评估,一是看贬值是否能够有效缓解出口压力。目前中国面临出口下降的威胁主要是来源于外需下降,人民币汇率并不是主要原因。同时中国出口产品主要是一些劳动密集型的生活必需品,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弹性较小,因此贬值不是解决目前问题的有效措施。
二是汇率贬值可能会导致资本外逃。9月以来,金融恐慌笼罩金融市场,很多国家都出现资本外逃现象。为防范资本外逃,稳定金融市场,也不宜采用汇率贬值措施。
三是人民币贬值会恶化金融机构和企业的资产负债表。
最后是人民币贬值,容易遭到西方国家的反对。长期以来,人民币汇率一直是西方国家施压中国政府的借口,而在金融危机冲击期间,采取人民币贬值,更容易引发西方国家不满和贸易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