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最新公布的数据,2008年10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为112.1,环比升值3.08%,全年累积升值幅度为13.5%;同时,名义有效汇率也为112.1,环比升值3.78%,全年累积升值幅度13.3%。这与近期人民币兑美元的相对稳定形成反差。
非美元货币汇率风险增大
传统上,人们往往更关注人民币兑美元双边汇率的走势,所谓人民币升值或贬值一般也是针对美元的汇率变动趋势。这一方面是以往中国出口企业更依赖对美出口市场;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美元长期以来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确立的霸主地位,除欧元、日元等少数货币外,中国大多数对外经贸往来必须直接或间接通过美元来进行交易,甚至相当多对欧、对日出口贸易也须借助美元来进行计价和结算。但随着中国企业出口目的地日渐多元化,加上国际主要货币间汇率的不同步性也越来越明显,仅仅关注美元汇率风险是不够的。
人民币有效汇率是指人民币兑一篮子货币的加权平均汇率。BIS利用2002-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数据,分国别(地区)测算了人民币有效汇率的权重构成,赋予中国最重要贸易伙伴美国18.5%、日本17.4%、欧盟16.2%和中国台湾11%的权重,上述四个国家(地区)的贸易总权重高达63.1%,其货币与人民币的双边汇率变动大致可决定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的走势。
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改进程启动以来,银行间市场人民币汇率日波幅不断扩大。理论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日波幅为±0.5%,兑非美元汇率的日波幅更高达±3%。显然,人民币兑欧元等非美货币一旦踏入升值区间,其速度要远快于人民币兑美元升值速度的。数据显示,仅在10月,人民币兑美元小幅贬值0.11%,兑日元贬值8.04%,但兑欧元大幅升值14.6%。从行情图表上看,欧元兑人民币呈现出异常陡峭的直落态势。
美元中长期走势充满不确定性
近期人民币兑日元持续贬值,但兑欧元、英镑、新台币等非美货币大幅升值,其关键原因就在于,7月中旬以来美元相对全球主要货币(除日元外)强势反弹;与此同时,人民币兑美元单边上扬势头显著放缓,基本上回到过去严格钉住美元的格局。由于短期内美元兑其他货币强势不减,因而人民币兑大多数非美元货币也保持了上升势头。
对于美元未来中长期走势,目前尚存在不少争议。信奉美元“七年之痒”说的人认为,相对于2001年以来美元的长期颓势,美元的反击才刚刚开始,美元指数已大幅反弹,但离2002年初112点的高位仍有较大差距;而此次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赢得美国大选,也让人对上世纪90年代“强势美元”政策的回归怀有憧憬。
但也有观点指出,美元持续走强缺乏经济基本面的支撑,过去几个月以来,美元回光返照不过是受惠于全球信贷紧缩和去杠杆化等短期因素,随着这一过程接近完成,美元的再度疲软将不可避免;况且,这对于刺激美国出口也是有利的,新一届美国领导班子不可能不注意到这一点。
因此,美元前景究竟如何,仍充满较大不确定性。在人民币与美元汇率保持稳定的前提下,若美元持续走强,人民币兑欧元等非美元货币的相对价格也随之上升;反之,若美元兑欧元、日元等呈贬值态势,则有助于减轻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中国出口企业如何应对
主要国际货币汇率的高度波动和错综复杂的走势,特别是人民币兑非美元货币汇率风险的不断上升,对中国出口企业和外汇管理当局都提出了更严峻挑战。
首先,从短期来看,可适当扩大对日本出口,稳定增加对美出口;同时,对欧盟、英国等国出口可视情况调整为美元结算。但在具体操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2008年4月以前,人民币兑美元加速升值,兑欧元总体上仍贬值,不少对欧出口企业为规避风险,极力劝说贸易伙伴改用欧元结算;孰料此后人民币兑欧元开始大幅升值,而兑美元汇率则渐趋稳定,企业不得不再次说服对方改回美元结算。由此给贸易双方都带来极大的困扰,不可避免地增加了交易成本。目前,中国仍有20%-30%的外贸企业以欧元作为结算货币。
其次,从中长期来看,企业可在国内商业银行的技术指导下,灵活运用远期合同套期保值、货币期货套期保值、货币期权套期保值、货币掉期、提前付款或延迟付款等避险工具来对冲汇率风险。这可以帮助企业短期内渡过难关,也有利于企业通过“干中学”的方式举一反三,不断摸索和总结适合自己的外汇避险方式。当然,在此过程中,企业应注意不能将保值目标与投机目标混淆起来,以避免类似中信泰富的悲剧重演。
最后,从外汇管理当局的角度来看,目前保持人民币兑美元稳定的政策取向已较为明显,但今后还应考虑如何平衡人民币兑美元和兑非美元货币的汇率关系,例如,在特定阶段适当收窄人民币兑欧元的日波幅,或汇率调控目标从事实上的钉住美元转为真正意义上的钉住一篮子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