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改革应强化制度建设,而非简单、短期的价格关注。货币价格是金融价值的体现,但金融价值需要适合、理性和有效的汇率价格促成和实现。因此,我们应将国内外金融市场关注焦点转移至对人民币制度的建设方面,用制度建设的有效、合理和规范实现价格控制的适宜、自我和有效。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应突出自我、自律和自主。
首先,自我体现在适合和适宜。美国在面对金融风暴时,美元汇率不跌反涨,目的在于维持资金流入,保护经济循环正常和信心稳定,最终美国先于其他发达经济体呈现经济复苏迹象。在面对金融风暴冲击时,美国明白自我的地位和身份,有效把握价格对自己的作用,进而得到自己需要的价格,控制了价格的风险。而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人民币的国际作用缺少制度、战略和效率的支持,我们需要扩大和积累多方面的“资本”,仅用升值推进将付出更多的代价和成本,并可能引起其他国家威胁性的敏感,人民币应遵循市场规律和自我价值,不是单边升值,而是双边走势、调节价格,防范风险。
其次,自律突出在控制与调节。市场价格规律预示我国人民币单边升值不可持续,自律的重点在于市场规律的认定和选择,而不是简单应对国际舆论,盲从随从价格,丧失自主判断。值得关注的是今年3—4月美元贬值策略实施以来的我国人民币贬值态势,期间的价格变化是自我需求的反应?还是外部策略的应对?自律的结果是化解自我的风险压力,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和金融作为。而从自律角度反思,我国人民币汇率带来的压力不是在释放和化解,相反矛盾和压力在逐渐上升。我们需要考虑和改变我们的对策和策略,主动掌握我们自己需要的价格和价值。面对美国汇率“操纵论”,我们必须看到汇率所反映的国家利益和企业利润。任何国家的货币都有“操纵”,因为这是国家利益和战略的需要,只是依据市场经济经验和经历的差别,汇率“操纵”手法有差异。市场经济充分和有经验的国家是通过市场手段,市场经济不足和有缺失的国家是通过行政手段和政策推进。
最后,自主强调在认知和规划。我国人民币汇率改革出现的乐观信心多为短期、局部因素,长期结构和制度建设缺少支持。货币国际化的步骤体现在结算、交易、投资和储备多重角度。而我国刚刚开始结算政策的实施,局限于少数国家和地区,人民币国际化和自由化的信息程度则空前高涨,这样的局面对实际国家化的推进是一件好事吗?这需要长期和全面的考虑。
关于人民币的话题,一直是国内外的焦点问题,但是对照国际强势货币——美元而言,我国人民币汇率的价格与价值完全处于不同等地位,然而我国人民币的“罪责”或压力却大于美国,原因何在?这其中有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面对国际独特的“金融危机”,需要分析和研究我国人民币对外部环境谋略和内部认知的不足,而不能简单从价格谈论价值乃至超越阶段的改革或开放。人民币的自我清醒格外重要和必要,但更为重要的是人民币改革和发展应有阶段目标和总体框架规划,有自我的战略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