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报》分析员 李雅琪
春节期间,超短期产品火了。不少投资高手打着“人休息,钱加班”的旗号,不仅过了一个瑞雪吉祥年,节后结账,也赚得盆满钵溢。
然而,超短期产品不是唯一的大赢家。本周到期的澳元产品,表现优异。发行数量高于澳元产品几十倍的人民币产品,在收益率上则远远不如。
外资银行还没出正月就忙活起来,打出经济复苏牌。它们看好国际金融市场、美元走势、东南亚股票投资市场、纽约股票市场及中国企业的海外市场表现。
2月发行数量下降
进入2月份以来,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骤降,从原来每天33只左右下降到每天仅23只,至今共发行380只。以这样的速度,预计2月份仅能发行600多只。而1月份,共发行了1167只。
从发行规律来看,发行产品数量骤降受春节长假的影响。今年春节假期是2月初,所以大多数银行都赶在节前将迎合节日设计的产品发完。
长假期间,购买人减少了许多,银行也相应调整策略,尽量减少发行。
从发行类型来看,大多数中资银行也在打保守牌,适时的推出低风险保本的债券投资类产品。而像结构型、信托投资类等高风险产品,发行数量几乎为零。
加息影响超短期产品收益
2011年2月9日,央行再次宣布加息。这是继2010年10月19日以来,第三次加息,这将再次提高超短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
事实上,自2月9日以来发行的超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大幅提高。第二次加息相对于第一次,超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提高7个基点。而这次加息收益率并没有马上得到提升。
本周发行的超短期理财产品,分别为中行、浦发、民生和南京银行,收益率均不及4%,这与节前多家银行动辄超过7%的情形大相径庭。
加息以来,超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未能及时提高的原因有二。
其一,银行有各自调整产品收益率的节奏,有一些刚好处于产品设计阶段,进而可以马上调整收益,而另一些其产品已经进入发行流程,无法调整既定收益率。
其二,春节前,发行大量超短期理财产品,抓住股票市场休市的档期,给流动资金提供新的投资机会。节后青黄不接,旧的已发行完毕,新的设计则还未提上日程。
投资者在加息后的时间内,用一段时间,持币观望,以期获取更高收益。
到期产品澳元抢尽风光
普益财富数据显示,2月9日至16日到期的银行理财产品中,澳元产品收益率拔得头筹。前十款到期最高收益的理财产品之中,超过半数为澳元产品。其发行数量远低于人民币产品,甚至不及美元产品。这样的收益成绩很值得关注。
最近一年以来它的表现都为上乘,澳大利亚央行连续加息,更助澳元产品收益走高。
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大量热钱寻找投资机会,大宗商品市场的火热,原油、黄金等商品价格的上涨,都是热钱推动。对于热钱吸引力最大的莫过于利率较高国家的市场,而这种趋势短期没有消减的态势。澳元中长期看好,与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经济复苏的长期性相辅相成。
本周到期的澳元产品,集中为三家银行发行的产品收益最高,分别为招行、交行和中行。中行外币产品发行规模较大,但是实际到期产品收益,并不及招行发行的澳元产品。
交行一年期澳元产品收益率虽然拔得头筹,但是与第二名招行三月期澳元产品相比,是以时间换收益:理财期限相差9个月,收益却仅有0.5%的差距。
看好股票型结构产品和美元
最新一周发行的产品之中,外资银行产品发行颇具特点,整体发行看好两个方面,渣打和汇丰更加看好美元走势,而以花旗为代表的部分外资行,则对股票挂钩类产品更加青睐,其中花旗更看好亚太股市中的日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股市。
最近美国的经济数据表现出色,其中经济复苏的重要指标失业率指数更创半个世纪以来最大降幅,尽管美国经济要重回巅峰时代尚山高路远,但此次数据确实给出了向好的信号。
和依然陷入债务危机泥潭的欧洲相比,美国的前景更被投资者看好,美元在今年长期来看,有望走出低谷,或许同黄金一样将上演走强趋势。此时,外资银行出手挂钩美元的投资产品,很有可能抄到了大底。
花旗、东亚和法兴本周也推出结构型产品,主要投资方向为证券投资类。花旗推出的六月期结构产品,看好亚太股市,更加推出双币种,分别为人民币和美元。
新加坡股市周三收盘走高,追随日本和中国等亚洲股市的升势,投资价值可期。而日本和香港股市最近一年保持良好上涨态势,前者更是有望走出低迷,最新指数创最近九个月新高。
东亚银行推出的牛熊双盈15高增长区域指数基金VII保本投资产品,由4只精选香港及纽约上市交易基金组成的篮子挂钩标的,追踪新兴市场指数及中国企业表现。其中牛熊双赢的概念,在股票下跌的情况下,该产品依然可以获利,设计概念更加保证最终收益的达成。
本周外资银行发行的产品,全部为保本产品,部分更加为保证收益型产品。
保证收益的那部分产品,在收益率定价上稍低于其他结构型产品,但是相对于其他债券类理财产品,具备相当的投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