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的10月份是个不寻常的月份,这个月中有5个星期五,5个星期六,5个星期日,这种情况要823年后才能再次出现。有人说,这样的月份是钱币之月。
这个月,关于钱币的事情确实特别多。G20会议在讨论制止货币战争;美国财长开好会还特意飞到青岛与王岐山进行机场会谈,估计还是要让人民币加速升值;中国人民银行突然在3年来第一次加息……
货币战争会打起来吗?人民币还会继续升值吗?中国进入加息周期了?A股的牛市来了?这么多问题,归根到底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伯南克还会继续开着直升机大把撒钱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YES。
金融危机让美国生了一场大病,所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如今的山姆大叔虽然已经出院,但身体仍虚。GDP开始正增长了,但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失业率仍居高不下。
美元印得多了,不可避免就要贬值,于是就引发了世界各国货币竞相贬值的货币战争。虽然G20财长会议信誓旦旦地承诺,不会发动货币战争,但问题的关键还是美国的货币政策。
那么,美国人的宽松政策会维持多久?在美联储内部有两种声音,一些官员认为降低失业率更为重要,但其他官员担心长时期维持过度宽松的货币环境可能会带来新一轮经济周期的大起大落。
这种情况很像中国决策层面临的两难:要“保增长”还是“控(通胀)预期”?从目前的情况看,降低接近两位数的失业率已经成为美联储的首要考虑目标,在失业率出现降低趋势之前,美联储的宽松政策不会结束。
而降低美国的失业率很难。金融危机让美国失去了数十万个就业机会,但这实际上不是金融危机的错。通用汽车这样的跨国公司早就想关闭在美国的工厂了,只是碍于工会的势力不敢行动,但金融危机给了他们一个理由。很明显,这样的工作岗位不会因为危机的结束而回到美国。
为了解决失业问题,美国人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连2010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都发给了研究失业问题的专家。今年的三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理论体系一脉相承:高福利并不能提高就业率。这正是美国政府还有欧洲各国政府最喜欢听的。
要想根本解决就业问题,需要一个新兴主导产业的兴起,但在等待新兴产业兴起的漫长过程中,被失业冲昏了头脑的美国人民需要出气筒,比如人民币汇率问题。美国人民现在认为,是中国的低价商品抢去了他们的饭碗。
一个合理的假设是,如果美国的失业率没有明显改善,美国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就不会减少,至少会要求人民币不和美元挂钩、一起贬值。
另一面,国内的决策层也越来越多的认识到,人民币升值对中国自身来说也是利大于弊。“保增长、调结构、控预期”是央行之前的目标排序,而10月的突然加息显示,“控预期”变得更加迫切。
而升值既可以“控预期”,又可以“调结构”,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人要人民币升值,实际上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从这个角度来判断,升值仍将继续,A股的价值重估仍将继续。
至于加息,那其实不是决策层想做的。只是因为CPI实在太高了,不得不加。不过,我们不要指望中国人民银行会继续大幅加息,原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已经说得很明白了:中国并没有进入加息周期。
相反,决策层会容忍更高的物价。中国社科院的报告说,3%的CPI目标太低,要提高到4%;吴晓灵也建议,将未来几年的CPI控制目标上调到4%。
如果4%的通胀不可避免,我们该做点什么?
叶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