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人民币汇率与高储蓄率息息相关。但储蓄率居高不下,究竟是因为金融发展水平落后,还是所谓汇率操纵、或是社会保障机制不到位?
“其实,这些都不能说明中国经常账户的高额顺差为何始于2003年。在我看来,应该是男女比例失衡导致了储蓄率过高,甚至还影响了汇率。”日前,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教授、著名经济学家魏尚进的这番惊人之语,立刻引发复旦管理学院学生的窃窃私语。在随后两个小时的演讲中,魏教授用大量数据和对比研究的结果,深入地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男多女少导致储蓄率上升
魏教授展示了一张图表:正常情况下,男女出生时的性别比应该是1.05∶1。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的男女性别仍属基本平衡。但从2003年开始,这个比例开始持续大幅飙升,在2009年已超过115∶100,应婚男女的性别比甚至达到了150∶100。也就是说,每10个男性中,至少会有一人会打光棍。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男孩父母都会着急。假设比较富裕的男性结婚概率高,那男孩的父母自然会想办法改善家境,而致富的主要手段,无非就是储蓄。”魏尚进说,“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理论中说人们追求的不仅是财富,而且是随财富而来的社会地位与社会好评。就婚姻而言,财富也会增加孩子结婚的成功率。因此,丈母娘推高房价的说法,不论从事实上,还是从经济学原理上来看,都是毋庸置疑的。”
“不仅如此,男方家庭提高储蓄,也并不一定会造成女方家庭减少储蓄。”魏尚进解释说,“假设我有一个女儿,我绝对不会让我的女儿吃亏,即使知道未来女婿家庭在玩命存钱,我也不能让女儿太寒酸。父母认为,只有给女儿创造好条件,才会增加她找到好丈夫的概率。如此,总储蓄率必然上升。”
“看不见的手”调节婚姻市场
但性别失衡又是如何影响汇率的呢?魏尚进说,性别失衡程度不断加强,会使居民的储蓄欲望膨胀,而当总储蓄大于总投资时,就会产生经常账户顺差,同时也会引发汇率“貌似贬值”的假象。“中国的贸易账户和经常账户,过去很少同时顺差,但从2003年开始,顺差逐步增大。而一旦出现高顺差,一般就会居高不下。”
调查发现,同样生男孩的三口之家,他们的储蓄率会随着当地性别失衡的上升而上升。但是生女儿的三口之家,其储蓄行为和当地的性别失衡基本无关。在婚姻市场上,也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调整,经济情况的好坏,对孩子的婚姻能不能成功影响非常之大。
魏尚进说,假设把中国每一个省看成一个小的经济体,每一个省都参照计算国民储蓄率的办法来计算储蓄率,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哪一个省性别失衡严重,储蓄率也就越高。根据相关关系计算出变化弹性可以发现,在性别从不失衡的情况下到现在的115∶100,储蓄率大概会增加8个百分比。中国储蓄率20年前为16%,如今是30%,几乎翻了一倍。“在这增加的比例中,有一半就是性别失衡造成的。”
性别失衡是全球性难题
“事实上,中国不是世界上唯一性别失衡严重的经济体,韩国、越南、新加坡、印度等也都存在同样问题,它们都是以高储蓄闻名,其中除印度之外,也都有很高的贸易顺差。”魏尚进称。
魏尚进还发现,性别失衡越严重的经济体,实际汇率相对于购买力来说距离越远。“如果单单用购买力来评价,确实会发现人民币被低估了,但如果考虑到性别失衡对储蓄率、汇率的影响,那么,人民币可能只是被低估了区区4%。我认为,只要中国高储蓄、低消费的最后结构因素不变,人民币短期内猛烈升值的空间并不是很大。”(姜澎)
(责任编辑:陈彦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