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央行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后的第二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价格大涨至6.7976元。6月25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7896元,为5年来最高。笔者认为,上周的市场表现,已能充分证明,人民币又开始重现久违的双向波动态势,将来或步入新一轮升值通道。一旦人民币升值,对各方影响会有很大的不同。
国际热钱加速流入国际热钱的流入往往体现在外汇占款的增加。外汇占款是金融机构因净买入外汇而释放的人民币。外汇占款的数字大于外商直接投资和贸易顺差的总和时,资金即为净流入状态。
近几年来,我国新增外汇占款量持续增加。尽管6月21日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中国金融机构新增外汇占款环比大幅下降54%,表明资本流入在放缓,不过,从目前来看,这只是暂时现象。此前,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监控显示目前中国没有大量资本外流的迹象。而且央行宣布进一步推进汇改,中国经济又长期被看好,资金净流入仍会是长期的趋势。在国际热钱看来,这轮升值毕竟才刚刚开始,将来会有相当大的套汇空间。
国际热钱流入,一般会通过经常项目下的贸易、收益和经常转移等作为主要渠道,也可以通过收益项下的职工报酬以及经常项目转移进入中国境内,其中最值得重视的是热钱借道捐赠流入。另外,资本项目下的FDI、证券投资、贸易信贷和贷款等,也可能成为热钱流入的重要渠道。
对不同产业影响各异人民币升值,将对房地产业形成强大的推动力。热钱将会对拥有人民币资产属性的房地产予以追捧。2006年至2007年的人民币升值周期,就曾对房地产业大有裨益。
人民币升值,将使造纸业、石油加工和天然气生产行业、金属采矿和加工行业、交通运输设备行业的成本降低。通用、特种设备行业、电气设备行业和电子产品制造商将小幅受益于人民币升值,因为它们原材料的很大一部分来自进口,其国内销售受益程度会大于出口受损程度。
从资产负债结构与经营模式来看,航空业无疑将成人民币升值的最大受益板块。同时,银行、保险、零售、电信、煤炭和水泥行业也有望受惠。人民币升值对电子零部件及计算机等行业的影响较为负面,同时,对出口行业及本身已承受工资上涨压力的制造行业,将带来汇率浮动与成本上升的双重打击。
外储资产难免缩水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截至2010年3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已经达到24471亿美元,其中美元资产占70%左右。巨额的外汇储备,的确增加了我国储备资产管理的难度和风险。在金融全球化的今天,由于国际资本大规模地快速流动,金融市场的利率与汇率波动十分剧烈。外汇储备规模过大,会给储备资产的保值增值带来难度。
需要强调的是,人民币升值使中国在外汇储备上面临的潜在损失包括两类:一类是外汇储备资产的市场价值下跌,如美国国债收益率曲线的上扬将造成存量美国国债的市场价值下跌,从而给债权人带来资本损失;另一类是外币兑本币贬值而造成的资本损失,即汇率变动造成的资本损失。不管是哪一类,在人民币升值、美元汇率走低的条件下,大比例持有美元的中国外汇储备的缩水将不可避免。
抑制CPI作用偏弱理论上,人民币的升值确实可以对CPI上涨起到一定抑制作用。因为,人民币升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国出口商品价格,降低出口增速,减少贸易顺差和外汇占款,降低货币供应增速,同时实现抑制CPI上涨和纠正外贸失衡两个政策目标。
但是,人民币升值及其升值预期的加大,也会诱发外资流入增加,从而增加流动性,加大物价上涨压力。另外,人民币升值抑制CPI上涨存在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升值会导致出口明显下降。但企业的生产计划已提前制定,在短期内很难调整。二是国际商品价格保持不变。而一旦国际商品价格快速飙升,升值不仅不能平抑通胀,还有可能进一步向国内输入通胀。所以,人民币升值对CPI的最终影响呈中性偏弱。
(责任编辑:乔瑞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