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投资和理财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课题之一。但投资不等于赌博,理财不等于储蓄,冲动和盲目都是大忌!在制定自己的理财计划的同时,首先要有正确的投资和理财观念
误区一:
投资=理财
说起投资,“买股票,买基金、买房子”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共识。投资固然是理财,但理财的内涵又绝不仅限于“投资”这一个领域。真正成熟的理财是利用各种理财工具达成人生目标,这些目标包括购车、购房、出国、孩子教育、养老、身后财产安排等。因此,投资并不是最终目的,它只是理财中使用的手段和经历的过程。
对于大多数的普通人来说,需要通过积极的理财投资,让自身的储蓄获得更高的保值增值效果,确保即使是在丧失收入能力后,仍然能够保持较高的生活水平。同时,理财也意味着,要学会合理地分配财富,从而提前达成各种生活的目标,保障一生中优越的生活。
误区二:
盲目迷信专家
投资和理财,绝对是一场场“智力大考验”,除了要和真假难辨的各种消息“搏斗”之外,还要能有拒绝专家“甜蜜诱惑”的定力。无论是股市、房市还是基金外汇,如果要投资,一定要自己有所接触,对于基本常识要有概念,对于坊间的各种投资建议,尤其是各种网络、报刊和电视上专家的高谈阔论,更要有甄别能力。
理财专家由于可潜心研究各类理财市场,而且拥有较多的资源和工具,专业知识更为丰富,但对一般人而言,在购买保险和基金的时候,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专家建议,同时要对专家意见进行分析。尤其是要让专家解释清楚,他给你提供的投资建议,是否考虑到了你的具体情况,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有效,尤其是什么地方有风险,什么情况下会有损失等等。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最好能够多问几个不同的专家,让不同的意见能够交锋,你也就能够慢慢分辨,哪种意见最合适自己了。
当然,不盲目相信专家也并不等于走向另一个极端,觉得专家都是骗钱的。这样完全是天马行空的投资,可能三两下就折戟沉沙了。吸取专家提供的基础信息和行业信息,理解其分析的逻辑,再从中找到最适合自己资金和风格的投资方案,才是上策。
误区三:
期望太高想一夜暴富
理财包括投资回报的预想期望值,必须理性,必须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那些所谓“股神”、“暴富”的传奇故事千万不能轻信,更不能用在自己的理财投资目标上,把每年的收益定得太高。理财需要的是节制的生活态度,制定合理的目标,制定正确的理财策略。
现代人进行投资理财,其目的应该是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战胜通货膨胀;第二层是能够获得资产性收入,能够让自己的资本所得超越日常的工资收入;第三层,才是跻身高手行列,做专业投资者,能够在各种投资市场之中冲浪博弈,承担风险,获得超额收益。因此,理财还要量力而为。不少人看到身边的人投资致富,心生羡慕,但因为投资本金不够,为了赚取更大的收益,开始举债投资,但一旦对市场判断不准,就会导致巨额亏损,事与愿违。
误区四:
盲目相信陌生产品
理财的本质在于请一流的公司、一流的财务专家和一流的CEO为你打工。所以,选择那些你熟悉的、和大众关系密切的公司的产品和股票比较靠谱。
除了金融产品之外,还有一样投资者很难定价、很难把握价值的投资产品,那就是古董字画。就像不熟悉的金融产品不要购买一样,要在这些产品上投资得益,获得丰厚回报,更是一件难度颇高、需要专业造诣的事。据保守估计,文物造假行业的从业人员已达数万人之多。面对这些越来越出神入化的赝品,即使是行内人,“打眼”也是常事,因此大众投资者最好是敬而远之。
同样的道理,那些远在千里之外的度假酒店和海景房、那些听说下个月就要涨的外汇、那些“马上就要上市”的公司私募……如果你真的了解底细,不妨玩上一把;但如果哪怕只有一点儿不放心,你也别冒这个险还是那句话,从自己熟悉的产品下手吧!
(来自:北京晨报)